又到西风扑鬓时–纳兰性德传
《又到西风扑鬓时–纳兰性德传》
——人生南北,梦卧尘心
冰与火的界限,不是温度,不是形态,而是相对的世界观。有人灿烂如烈日,就一定有人孤寂如荒原。没有人逃得过缘缘人生。
那就不逃了吧,既来之则安之。既然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既定命运,那就在命运的车轮碾出的康庄大道上踽踽而行吧。至于怎么走,往哪儿走,总不至于被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吧?冥冥之中,纳兰的人生早已被家族,被轮回注定,其苦不堪言,其痛不能明。若是一般有着相同境遇的人倒也就罢了,一生谨慎安逸,也没什么不好。只不过选择少了,向往的资格没了。可纳兰偏偏是那骨子里暗含不羁的人,他要用笔来书写自己的生命,他要留下一些曾经荒凉的痕迹,他要对着命运的石板做出最后的争鸣。不是武力或放纵的抗衡,亦不是赌气而任性的叛逆,他选择安安静静地注视这个世界,同时执笔留下庭院深深的心酸无言。一生,不过如此。世人皆羡艳他的门第出身,仿佛生下来就是璞玉一块,无需多琢。可他偏偏就要用最可贵的东西让大家明白,生而富贵的代价便是满纸荒唐言,无解其中味。如此可悲,可有人愿意来换?
若是要谈纳兰,行云流水间少不了才气,少不了孤独,更少不了悲凉。远近友人几枚,殿前殿后几许,赌书泼茶几时,好不快活。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确幸,也因为纳兰太容易被这些琐事打动,他才会如此缅怀那些逝去的,无法重拾的曾经。其实谁的人生不苦?只是他的苦更容易被感知。因为他的诗词,因为他传奇的短暂,因为他执念的情与愛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话题,因为一切的不可控,不可念,不圆满。
许多人都热衷地认为,纳兰的不凡是与生俱来的。的确,才情是有天赋的。但我更愿意相信,他生来也只是一个凡人罢了,有着世俗的烟火味,也有着欲望使然,平常得失。可以说,他悲剧性的愛情成就了他。其味虽苦涩,其言也真诚。没有什么经历是可以被后人效仿的,那个东西每一份都是无可复制,独步天下,不论是谁。他的第一次情窦初开是无果的,他对他嫣然莞尔的表妹动了情,在一步一步长大成人的路上,那种感觉单纯的好像树上白嫩如雪的梨花瓣,晶莹碧落,不舍得有任何的擦碰或者尘渍,只想着默默地守护,甚至都不奢望能占有。跌跌撞撞,还是逃不过分离与永诀。想必从他得知他心心念念的表妹就要进入深深的宫墙内了此余生时,他的诗风便渐渐形成了。这并不只是简单的辞藻堆砌,更多的是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,轻轻舔舐着灵魂中敏感的伤怀。一点一滴,贯彻着从始至终的美好,还有纳兰自己无尽的眷恋神往。如此庆幸他不是粗狂的草原莽汉,而是有着玲珑心的山水江郎。细腻的感知还有对生活的珍惜给予了他对世界不俗的理解,也恰好,他懂得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份被磨砺出的洞察力。
后来啊,他学会了接受。这应该算是一种臣服吧,因为人生总是要告别着一些东西,甚至可以说,人生就是一个告别的过程。一次情伤摧不毁一个人,因为他还有很多想要实践的抱负。他开始忙碌起来,和众文人一同编写《通志堂经解》,万千书卷的积累着他灵魂的厚度;他也有自己的兴趣,和友人一起收集奇闻异事,书写胸中奇思妙想,编成《渌水亭杂识》谈笑风生;他娶了妻,那些仿佛在梦中的诗情画意就这么活灵活现地闯入了纳兰的生命。每日晨清耳畔软语,傍晚琴棋茶墨,不是田园风光,却胜得人间无数。这样的生活是他想要的,而且他更不一样,他选择把这些统统都用文字记下来,七情六欲,一览无余。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天才,只有不断练习的天才。纳兰就是后者,因为他离了文字不能活,因为他每时每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转化为妙笔生花,自成风骨。
不得不说,命运是个神奇的东西。或许纳兰的气场下有着比旁人更多的亭亭净植吧,他相对而言会更适合成为个忧愁的生命。这份精微的感知力,对生活的热爱使纳兰可以将情写出不一样的质感。所以他再一次的经历了情殇,这一次不是求不得,而是阴阳相隔,山海难平。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笑意盈盈地等纳兰归家,不知道还会不会有醉酒赌书的寻常作乐,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激起情愫的枕边人…不管怎样,越是敏锐,就越会吸引大喜大悲。果然,在词话里从此多了数篇经典的悼亡词,声声痛彻心扉,肝肠寸断。好在,他还算迷恋红尘,毕竟还有渌水亭的一众友人,还有他渴望体验的别样人生。
一层雾蒙蒙的轻纱笼罩在纳兰身上,挥之不去。这不是坏事,因为他的生命又多了一次体验,又多了一点厚重。
慢慢的,再往后的人生就潦草了起来。循规蹈矩的,意乱情迷的,都有。但如果他没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,他就不可能对每一份牵挂和情丝描写的了如指掌,细致入微。只有真正懂得如何活的人才有可能描绘出伤春悲秋,否则任何的素材都会被当作是过眼烟云,虚无酒聊。文字语言的灵动性正是一个人感喟万物的体现。俯仰天地的气魄不需要豪迈状阔的苍茫,婉约清丽一样可以有“人生南北真如梦,但卧金山高处”的胸襟。
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纳兰的确曲高和寡。可那不代表他周围没有相通的文人墨客,而是纳兰内心的缺憾要被他自己永远留存着,品酌着。在世俗嘈嘈切切时,冷静如他,因为热闹长了,空虚就成了空洞。情愿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着自己的悲喜,也不想在假笑逢迎中埋没了自己的初心;在人情炎凉时,又只有他不声不响地忖度了生命的苦慰,照拂了千千万万痴男怨女的纯粹,还留着从心底对生命与自然的感动与敬畏。
书里的终章将纳兰的一生总结为:天下炽热,此心独凉。我却觉得这只是他一部分的人生。每个人都应该留些时间给自己的本真,还有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伤痛与脆弱,那是只属于自己的时光,它用来存档所有的酸甜苦辣,每一份都细致柔嫩,美到极致。但同时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触及到那无形的悲凉面,匆匆过逝,无人再提。在车水马龙的庸碌群中,无人有心把这,但纳兰就这样做了灵魂的捕手,温温地融化了时间的冷锋。
喜欢一种说辞: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与宿命,当这个人做完了一生的功课时,他便到了随风而逝的时间。细细想来,真的没有什么违和。赏评纳兰词的人遍地开花,爱怜他淡美凄切人生之路的人也不在少数。在他初出茅庐之时,京师盛名也并不是虚衔。诗友如水,君子淡交;满腹经纶,著书为证;情愛为何,生死相许。还是挺好的。他三十年的日月交映,抵过千万行尸走肉。
天下炽热,此心独凉。
人间淡漠,唯心温热。
高子涵